特别备注:郭璞(276—324)东晋着名学者、方术士、师、中国风水学鼻祖,其所着《葬经》,亦称《葬书》,对风水及其重要作了论述,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,中华术数之大奇书。其家传易学及他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皆已失传。《隋书.经籍志》记载有“晋弘农太守《郭璞集》17卷,今不存。 ☆、第032章 这不算干政 待女官司令拿来《葬经》对比字迹后,此本古籍真为郭璞亲笔所着。 待查阅完毕后,找到方法松一口气的父皇见太卜抱着这本古籍死死不放手,笑着说:“太卜啊,这是朕的小女兰陵公主的藏书,朕都只是借阅,你既然看了,就还给她吧。” 太卜是一筋,为了古籍完全没有面对父皇的半点怯意,依旧把古籍抱得死死的,大胆谏言说:“皇上,这是郭璞失传的真迹,不应失于外,应命人好好的藏于中,这是国宝啊!” 父皇眨眨眼,一张老脸上尽是无辜和诚恳:“那我也办法啊,刚才朕答应公主了,说借完就还。” 太卜一听急了,迅速地跑到我的面前,下跪行大礼,恳求万分地说:“臣求公主了!臣求公主献出古籍藏于中!” 我看着抬头看向大殿房顶的父皇,终于知道什么是帝王心了:父皇,您这是连你可的阿五都算计了啊!! 不过父皇这算计透着可,我一点也不恼。虽父皇说这些古籍是借我的,但这些大臣已见识到古籍的价值,就算父皇不开口说,也会有大臣要求我把古籍留在中。 父皇之前说是借,是为了让这些大臣惜古籍,而后怂恿太卜,是为了让我有个机会献出古籍,把这次的功绩归在我的身上,顺便让这些有求于我的大臣欠我一个人情。 父皇可的用意我岂会不懂。我说:“既然太卜这般说,我便忍痛割,把古籍献出藏于中。不过您如果要借阅的话,只能借阅新抄的手抄本哦,这本真迹太珍贵了,一借一还的,坏了怎么办?” “是,是。公主说得极是。公主愿意献出古籍,真是无量功德。老臣在此拜谢。”太卜对我行了三个叩拜大礼。 我说免礼后,他闪到一旁依旧把古籍死死地捂在怀里,犹如命子般。我真担心那本郭璞的古籍会不会被他捂坏。 而后,年近耳顺之年的韦鼎也上前对我下跪,我伸手扶住他,毕竟他比太卜年长太多:“韦公应保重身体,不必对我行礼,阿五献出古籍就是了。” 韦鼎对我行了个鞠躬尊礼,说:“如此,就多谢公主割了。” 之后又有大臣想上前求我,我便说:“各位大臣,若见到那本古籍颇有价值,定要收藏于中的,和女官司令说一声便可。现在时间紧迫,阿五不敢耽误迁都时辰。” 这些上前的大臣们纷纷对我行礼,皆说:“兰陵公主深明大义,臣等在此谢过公主。” 父皇走到我面前,笑着说:“阿五,你如此深明大义,又帮了朕的忙,想要什么奖赏吗?” 我歪着脑袋想了想:“父皇,我没想好。要不先入新都后,再容儿臣好好想想吧。这些古籍要区分有无价值也需要时间,不如一并搬到新都。” “好。父皇听阿五的。” 我与父皇相视而笑。 郭璞失传本记载,迁都有雨,若为雨,则为雨润万物,天子也应和百姓们一起接受洗礼、饮泉。故需去黄袍穿平常服饰如平常百姓般,饮用甘泉。 随后,父皇按照郭璞失传本所载,把身上的龙袍去,身穿平常的服饰带着我们进入新都大兴城,随后命人在大兴城附近寻找甘泉,没想果真寻到,百官视为吉兆喜万分。父皇取甘泉饮之,而后说要重赏我和杨素。 经过一番思量,我拒绝了父皇的封赏,说:“现我大隋新都刚迁,国库并不是十分充盈。儿臣愿意为国分忧,无需父皇的封赏。” 一番话说得父皇更是开怀,在百官面前特意表扬了我,甚至让我的皇兄皇姐们都向我学习。 杨素闻后,脸通红说:“公主如此襟,臣愧不敢当。在旧都查阅古籍时,臣一心只想找到办法进而邀功,没想多为大隋做些贡献,实在是心中惭愧啊。所以,臣也恳请皇上收回对臣的奖赏。” 父皇恩准,更是夸赞杨素,往后更为重用他,甚至在开皇四年任命他为御史大夫,当然这是后话。 我没想到杨素如此的直言不讳,说出自己的私.,因此对他的好大增。 而后,在这个月的丁巳,父皇下诏令,向天下悬赏购买传的书籍,凡经过鉴定具有高价值的古籍,皆赏赐重金。 三省六部十一寺皆派有人来鉴定所属古籍价值。我以为这期间没我什么事,没想父皇担心官商勾结诈骗中重金,居然想派我执行监督权。 朝堂中有大臣反对,但由于我之前献出过许多有价值的古籍,许多大臣都表示支持,但反对者在朝堂上坚决反对,说:“皇上,自古就没有女子干政的。臣坚决反对!” 太卜和韦鼎说:“公主只是暂时执行监督事务,待朝廷收购古籍一事完毕后,便不会参与其他事务,这不是干政。一来公主有收集古籍的经验,懂得如何与商贾打道;二来公主在这期间并无具体官职,这事甚至不会被史官记录下来。有何不可?!” 反对者还是不同意:“此事通融,若有下次,是不是事事都能通融。开了一次先列,难免没有下一次。往后公主的手伸到朝堂之上该怎么办?她是皇家儿女,深得圣心,难道皇上会治罪于她?” 此话一出,不少原本支持我的大臣担忧起来。 的确,就算是母后,对朝堂之事有意见,都是待父皇下朝后,私下与父皇商量,进而决策,从不再在朝堂上指手画脚。也从未有女子在朝中与大臣们一同处理事务。就算是后女官也仅仅是管理中事务罢了。 父皇等朝堂众臣争论得口干舌燥后,才说:“悬赏古籍,初衷是不想先人的智慧继续失传。这事可以算是皇家私事,所以朕才想让小女兰陵公主帮朕监督,并没有让她干预朝政的意思。朕也在此保证,仅此一次!” 父皇这一说,反对的大臣们再也不敢多言。 此事就此定下,虽然我无实际官职,但这是我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与这样的“政务”。所以,我一定要努力做好! 我也因此得以离二皇兄的“魔掌”,但替大隋收集古籍,实在是太繁忙了,我本没有时间去寻阿述,从早忙到晚,别说给他写信了,单单是不断地执笔记录古籍分类和估算价格,都够我写到手筋。 这可是书籍的盛宴!是向天下悬赏有价值的书籍,对象不仅仅只限于商贾。 一天到晚得有多少商贾及百姓捧着书来来往往! 绿丫对我说这期间阿述有来看我,不过见我如此忙碌,便轻身离开了。我想去见他,奈何不出时间。 这一如同以往般,我坐在一旁,查看经过六部十一寺二十多名官员分类鉴定过后的古籍,进而进行价格的初步评估。 一旁分出二十张大桌,上放着古籍分类的小招牌,有占卜、医药、教经、农学、厨学、女红等分类,不一一举出。大桌后站在相应负责的官员,大桌前则是排着如长龙的百姓队伍。两旁还有官兵在维持着秩序。 这些百姓手上或多或少都捧着书籍,有些则放在一个大箱里,更有甚者用牛拖着一大车杂无章的书籍来。 看到这用牛拖的书和这一条长龙的队伍,我终于知道世让多少书籍失民间。 这几天我可是大开眼界,比如有人拿一张牛皮,上面是七八糟的字符,说这是家族传下来的古书,很有收藏价值。有官员看后批准了,被我驳了回去,我说:“既然是家中古物,就应该好好收藏,不应拿出来,让家中气运消减。” 还有人拿树叶编成书籍的模样,上字冒充古籍。有些更狠,从葬岗拔几件破衣服,在上面上几个血字,美其名曰:先人血书。即用家族先人血写下来的书! 到最后什么都有,比如在石头上刻字,在木板上刻字,在动物的尸骨上刻字,皆美其名曰:上古奇书。 我实在受不了这些,过后和负责的官员商量,说:“不管是不是上古书籍,只看没有借鉴的价值,对我大隋发展有没有利,若没有即使真是上古奇书,我们也一概不收。毕竟我大隋开国初期,国库并不充盈。” 这样一来,收集书籍便有了方向,不再这么的盲从。这些官员对我也越发听命。 突然,一名官员和一名看似庄稼汉的百姓争执起来。 庄稼汉是个中年男子,头发稀疏,面发黄,瘦小的身躯已见病态,但他却能口齿清晰地说:“官爷,我因先辈做过官,从而懂几个字。这本书虽是近来所成,但里面所写都是我这些年务农的收获。有关如何引水利田,在耕时如何下秧,如何防虫害等等。这些都是我的心血,就不说什么,单单这些纸张就花了我不少银子,您怎能说这书一文不值呢?” 官员摇头说:“我们奉皇上的命令,只收集古籍。你这是现本,我们不要。” 庄稼汉闻后,泪声俱下:“先人的智慧应得到尊重,但当下百姓的智慧难道就应被鄙视弃之吗?我大隋得明主在世,因尊重百姓的智慧,而不是分先人后辈。” 他说到后面泣不成声:“不瞒官爷说,我因得了重病,将不久于人世,深恐自身的才能不能传于世,把治病的药钱都省了下来,就为了这几十页纸。” 我看到他把手中的书,颤抖地递给官员,带着绝望说:“拿去,算我赵某送给大隋了!” 他身后的百姓看不下去,纷纷说:“他说得对。大隋不应该只买古籍。” “这人为了这本书连看病的药钱都用尽了。大隋怎可如此无情,不讲道理。” “就是。哎,太可怜了!” …… 不断有百姓替庄稼汉说话。 “这……”被他这一番话打动的官员接过后,面为难和惋惜之,随后下决心说:“难得赵先生心系大隋。您的书我翻看了一下,的确有不少参考的价值,若您愿意,我余某愿出资买下。” 庄稼汉似乎还沉寂在刚才的绝望中,未曾听清余官员的话,只是一个劲地说:“拿去,拿去。不要丢了、丢了……”他说着说着便要转身离开。 看到这,我忍不出起身走出来,说:“先生,留步。” 作者有话要说: 《隋书》里记载开皇三年三月丙辰下雨,杨坚身穿平常服饰进入新都。 之前说过古人迁居讲时辰,迁都更讲时辰且看天。而杨坚居然在这下雨的一天里坚持迁都,而且仅是穿平常的衣服入新都,这一天定是发生了一些史书上没记载的事。所以我认为这事不平常,借此扩写,顺便引出下文情节。 关于文中郭璞失传本记载的迁都事宜,全为作者为故事情节所编,勿信! 杨坚的确于丁巳下诏令悬赏书籍。 为了故事主线明朗,隋朝很多大臣都没有写,比如苏威、虞世基、宇文述等。没有办法,如果通通都写,这本书很难在50万完结。我不想写这么长,我想过个不码字的节! ☆、第033章 起名叫科举 庄稼汉没想到被人拦住,回过神来,一双暗淡的眼睛奇怪地看着年纪轻轻便绾了发的我,说:“不知这位夫人拦住赵某有何指教?” 我对他微微行礼,说:“先生谈吐不俗,奈何生不逢时做了农夫。不若先生让我的下人安排住下,待司农寺卿看过此书,若认为价值非凡,大隋定以重金相赠。” 庄稼汉摇晃着失落的身体,说:“不用了。反正赵某是将死之人,再多的钱财也没法享用。” “先生何必轻生。或许是庸医看错了呢。我一会安排下人,给先生请位名医。”我对一直跟在身后的绿丫说:“去安排一下,安顿好先生。” 庄稼汉没想我真让下人礼待他,把他请下去,直到他上了马车还没回过神来。 这些百姓没想到我能改变庄稼汉的命运,议论起来。 “这年纪轻轻的夫人是谁呀?” “你没发现吗?她好像负责书籍的价格评估。” “这么大权力!什么来头?” “这你都不知道。这是皇上最小的女儿,兰陵公主!” “哇!是公主。公主,我这本古籍家传十八代,买我的吧!” “还有我的。我的家传一百代了!” “我的二百代了!” 与我临近的百姓疯狂地向我靠近,高举手中的书籍向我挥舞。我在奴仆的保护下不断后退,场面已然失控! 幸好负责秩序的官兵反应得快,迅速地赶了过来,再加上我身后的那些官员,也拼命的保护我,我才得以离百姓的包围圈。 被控制的百姓,官兵本想押他们到衙门受罚的,但我阻止了他们的行为,说:“百姓只不过是太热情太动了些,若你们把他们押到衙门受罚,会打击他们卖书的热情。反正我也没受什么伤,就放了他们吧。” 因为我的宽宏举动,让我在大兴城小范围内传出些许美名。我整理好之前有些凌的衣服,想起之前那个姓赵的庄稼汉。 没想他一个隐于乡间的农夫,却能有利于世间的才能,若非他病重,用尽看病的钱买纸张着书,怕我也不会知道他这个人物。 等等,我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:若是其他人也能通过着书,把自己的才能写到纸上,让人看到,不是能有希望出仕吗?从古至今,靠着书成为一方大家的人并不少,如东汉末年的皇甫谧就是如此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钱着书,若在朝堂的帮助下便是不同。 我越想越是兴奋,对左右的官员说:“我有要事进面见父皇。你们继续在此评审书籍,认为不错的,可留下来,而后命人送到王家,我会做进一步的价格审核。” “是,公主殿下。公主慢走。”官员们皆行礼相送。 待我入,父皇早已下朝,正和母后在新都大兴城的后花园品茗。 我站在远处并不上前,等母后回屋拿东西,才跑过去给父皇请安。 父皇笑着让我在一旁坐下,说:“阿五,今怎么得空来看父皇。我听官员们说了,你现在可是个大忙人啊。”mMcZX.cOm |